采金人 2020.07.20 人人都是腦洞專家 中原冶煉廠這些小細節凸顯了大智慧

來源: 發布時間:2020-07-20 瀏覽次數:2253

http://mp.weixin.qq.com/s/PRA4nC5lldSvpOUyyUvPeQ

一項好改造,能使廢舊物資重新“上崗”;一個好點子,能給企業帶來效益。這是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彭國敏的親身感受。他說:“在廣大員工中蘊藏著無限的好點子,他們的小改小革往往有大智慧,帶來大效益。”

在中原冶煉廠,員工充分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著無限的可能。 

近年來,在中原冶煉廠,幾乎每天、每個單位都在進行著小改小革。員工充分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一個小小的改動、一個簡單的調整,給中原冶煉廠創造著無限的可能。

屢建奇功的“廢物”

走進中原冶煉廠廢舊物資庫,經常能看到三五名員工汗流滿麵地在廢料堆上翻來翻去,有的用尺子丈量著長度和厚度,有的用萬用表檢測電氣元件,忙得不亦樂乎。    

大到儲罐,小到鋼板、閥門,這些在旁人看來毫不起眼、沒有任何用處的廢品,卻得到了他們的“青睞”,並屢建奇功,重新煥發金子般的光芒。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中原冶煉廠員工變廢為寶的智慧。   

“以前這裏用的是封閉式大鐵門,非常不利於設備通風散熱,經常導致設備高溫報警甚至‘罷工’,影響正常生產。我們隻好時常把大門打開,但是這樣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說起這個昔日讓人頭疼的問題,動力分廠黨支部書記、廠長王曉偉很是無奈。 

“後來我們僅用了一個小東西就解決了。”王曉偉說,“我們從廢舊物資庫中找到廢棄網孔板,對大門進行改造,改造後效果非常好。別看隻是一個小‘手術’,可真能解決大問題。”    

對於冶煉行業來說,物資消耗大、設備易損壞非常正常。但是,中原冶煉廠充分利用這些廢舊物資,在設備維修、技術改造等過程中實現廢物再利用。為了鼓勵員工“變廢為寶”,中原冶煉廠不僅對各部門、單位製定成本定額,並進行考核,還製定了材料審批製度,優先鼓勵“以廢代新”,加強物資材料的管控力度。   

僅用1台30立方米儲罐、1台3立方米鋼製儲罐,加上閥門、鋼法蘭、管道電纜、電控箱等設備和材料進行改造,動力分廠就節約水暖費用約9.1萬元;在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中,動力分廠又用廢棄光纖300多米,節約費用1500多元。   

“現在,大家都會對廢舊機械部件進行拆解再利用,甚至連一條螺栓也不放過,仔細檢查測試電氣元件是否損壞,然後分類整理電氣元件,使之作為修舊利廢的備品備件。”王曉偉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看拆下來的零部件個頭小,不起眼,可真能幫大忙。而且充分發揮了員工的創造力,節省了備件費用。”

用廢料硫氫化鈉代替硫化鈉成功在汙酸處理係統應用,大大降低了藥劑成本消耗。圖為汙酸硫化硫氫化鈉改造現場設備。

近年來,安全環保形勢嚴峻,冶煉企業的安全環保成本不斷提高。在其他企業都在努力降低處理成本時,中原冶煉廠卻另辟蹊徑,將“變廢為寶”開拓到其他行業。 

據水處理分廠黨支部書記、廠長張國華介紹,水處理分廠用石油行業廢料硫氫化鈉代替硫化鈉成功在汙酸處理係統應用,拓寬了石油行業廢料硫氫化鈉市場使用範圍及價值,大大降低了汙酸處理過程藥劑成本消耗,實現“以廢治廢”的綠色生產目的。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貴資源,在你眼裏的廢物,在別人眼裏就是寶貝了。”張國華說。

“五小”是效益的抓手

2019年剛剛讓電解銅質量合格率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的99%以上,殘極率偏高就成為新的日益凸顯的生產問題。    

2020年伊始,電解分廠秉承“優化不止”的理念,通過自主改造溢流鬥,將電解槽內電解液位提升了1厘米,有效降低殘極率1%以上,總計年節省費用可達到106.4萬元。

電解分廠自主改造溢流鬥,年節省費用可達到106.4萬元。圖為電解分廠。    

小改小革能帶來大效益。“五小”就是中原冶煉廠不斷提升經濟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法寶。 

近年來,中原冶煉廠以“人人參與創新、人人思考創新、人人能夠創新”為思路,大力推進“五小”活動,以增加產量、提升質量、設備局部革新、修舊利廢、裝備自動化改造、保證安全生產、促進環境保護、實現節能降耗等為目的,逐步形成了在工作中隨時發現、積極交流、充分論證的良好氣氛。   

中原冶煉廠近年來各類生產指標顯著提升、提質增效明顯的的關鍵,就是小改小革的不斷推進實施。例如,致力於將底吹爐的放渣口降低10厘米,改變氧槍間距等措施,底吹渣含銅由之前的月平均4.5%左右下降到3.8%左右,底吹爐銅直收率由之前的80%提高到84%;對精煉爐優化爐型、多次攪拌造渣等措施,使粗銅精煉的除鉛效率由65%提高至75%;調整脫模劑濃度、優化圓盤底噴水量與膜溫、優化澆鑄包與中間包烘烤形式等,陽極板的一次合格率和綜合合格率從90%、95%逐步提高並穩定在98.5%、99.5%。 

熔煉分廠黨支部書記、廠長梁高喜說:“通過小改小革,使一係列生產技術指標大幅進步,產生直接經濟效益689.25萬元,節約生產成本732.31萬元,噸銅生產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2019年,中原冶煉廠各單位共上報“五小”項目214項,其中153項獲獎。彭國敏說:“實踐證明,持續開展‘五小’活動,不但能夠及時地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同時也是激勵職工在崗位上體現自我能力的有效形式,更是為企業帶來可觀效益的抓手。”

積沙成塔,企業的大變革、大創新,其基礎往往來源於這些不起眼的“小改變、小革新”。中原冶煉廠開創國產離心機應用於銅冶煉行業的先河,就是源於一次小小的革新。

銅冶煉行業固廢中和石膏渣的處置向來是行業難題,進口石膏離心機雖然能夠將石膏固廢處理為可外銷盈利石膏產品,但是價格昂貴。中原冶煉廠在選擇國產石膏離心機後,針對離心機轉鼓容易磨損的問題,用碳化矽材料替代原本的碳鋼材料,效果顯著。   

張國華介紹說,單台國產石膏離心機較進口離心機節約設備成本約200萬元,現在中原冶煉廠有5台,那就是節約成本1000萬元。

選擇國產石膏離心機後,用碳化矽材料替代原本的碳鋼材料,效果顯著。 

不同於科技攻關,小改小革往往隻需要小調整、小革新,甚至隻是一點點變化,就能解決生產中的大問題。中原冶煉廠的許多生產難題,同樣是依靠著小改小革迎刃而解。火試金高溫爐能耗高、檢測效率低,通過將碳棒安裝方式由立式改為臥式,每爐處理樣品由20個增加至32個,每年可節約電費9.5萬元,同時碳棒使用壽命延長,年減少碳棒消耗量180根,降低成本7萬元,檢測效率也大大提高;熔煉分廠車間內煙氣大、粉塵多,通過優化配套設施、設計改良煙罩,就得到極大的改善;渣緩冷場冷卻水管道使用壽命短、容易堵塞,改為高分子管後不僅延長了使用壽命,還改善了生產指標;浮選係統不穩定,用新型耐磨材料製作的浮選機轉定子後,使用壽命延長2倍以上,還提高係統開車率……    

一項項小改小革,讓指標不斷提升,流程持續優化,效益日益增長,推進著中原冶煉廠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