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發揮平台功能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6-06 瀏覽次數:755

國家管網集團組建,油氣管網運營機製市場化改革提速;鞍鋼重組本鋼,央地國企綜合性改革示範作用明顯;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組建,新能源產業鏈進一步拓展完善;多家央企合作設立“兩非兩資”業務平台,清理退出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央企市場化債轉股基金成立,支持企業降杠杆、減負債……

近年來,在一係列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有資本優化結構盤活流轉等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背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平台的作用日益凸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加快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製,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授權經營、結構調整、資本運營、激發所出資企業活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麵的功能作用。

伴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誠通)等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通過開展國有資本市場化專業運作,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助力央企高質量發展。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及結構調整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的八個重點任務中,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放在了較為明顯的位置。

業內人士表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作為“管資本”的平台之一,肩負著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和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重任,應圍繞優化布局結構調整、盤活存量資產、化解重大風險、培育孵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使命任務發揮作用。

在助力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上,中國國新與中國誠通助力鞍鋼集團重組本鋼、出資參與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組建,參與中國電信天翼雲公司增資,助力央企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雲平台。截至目前,中國國新已累計出資907億元參與重點行業領域的重組整合。同時,中國國新還開展境外投資支持央企“走出去”;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支持央企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獲取緊缺資源、引進“卡脖子”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累計投資央企境外項目92個、金額1872億元,涉及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在推動國資央企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積極進展上,中國國新加強“兩股”事務管理,助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累計向8戶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和25戶中央企業所屬企業派出董監高36人次,參與資產重組、企業並購、貸款擔保、關聯交易等重大事項決策,發揮“關鍵少數”作用,當好“積極股東”;發揮運營公司專業優勢,通過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直接參與或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支持央企混改,領投一批重大混改項目。中國誠通通過設立專業化央企“兩非”資產接收服務平台誠通國合,與15家央企就26個“兩非”資產項目達成接收合作,涉及資產42億元;推進中國通號等8家央企的項目托管合作,涉及資產總額超190億元,助力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聚焦主責主業。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完善國企風險防控機製是管好國有資本的重點。特別央企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過程中,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製、優化管資本的方式手段、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為重要。

在推動央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中國國新麵向央企提供多種創新金融服務,通過開展保理、租賃業務,累計向央企投放資金超2600億元,助力壓“兩金”、減負債、防風險;推廣應用“企票通”平台,牽頭設立覆蓋67家央企的商票互認聯盟,共同構建央企信用合作平台,助力央企產業鏈清欠,累計為央企開票2752張、金額183億元。

中國誠通高度重視風險防控,積極探索符合集團資本運營的風險管理機製,確保風控工作形成“閉環”,推動集團健康有序發展。中國誠通還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的債轉股基金,重點布局清潔能源、高端製造、能源化工、節能環保等行業,目前已完成數十個央企及地方重點國企債轉股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數百億元,顯著降低了被投企業的負債率。另外,不良資產處置基金、潤誠基金等專業基金也在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在助力保障央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麵,國新資本向中建材集團所屬凱盛科技集團公司提供20億元保理融資服務,助力其順利實現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全流程自主化開發;在能源保供工作中,國新資本千方百計加大對煤電央企的金融服務力度,為中國大唐等央企推出優先盡調、優先審批、優先投放的“三優先”服務方案,向中國大唐下屬電廠提供保供租賃融資款近10億元,支持其煤炭庫存穩定在7萬噸以上,落實冬儲煤30萬噸;在保險經紀業務上,國新資本為華潤煤業(集團)所屬企業提供運營期保險保障,涉及24座礦井和井上、井下員工,轉移企業財產風險70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應充分發揮平台作用,對照“三個明顯成效”要求,積極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助力央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